有磁性的就是鐵,沒磁性的就是不銹鋼,這個說法完全錯誤,不銹鋼中有四大體系,奧氏體、馬氏體、鐵氏體和雙相體,其中奧氏體不帶磁,但在加工中由于某些元素的損失,造成略帶磁性;所以建議通過化學檢驗和不銹鋼成分對照表來判斷。
現在市場上出現的許多日常用品,盡管招牌上寫的是不銹鋼,實際上是“不銹鐵”制品。那么,不銹鋼和不銹鐵的區別是什么呢?
不銹鋼一般是不銹鋼和耐酸鋼的總稱。不銹鋼是指耐大氣、蒸汽和水等弱介質腐蝕的鋼,而耐酸鋼則是指耐酸、堿、鹽等化學浸蝕性介質腐蝕的鋼。不銹鋼,自本世紀初問世,到現在已有90多年的歷史。不銹鋼的發明是世界冶金史上的重大成就,不銹鋼的發展為現代工業的發展和科技進步奠定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不銹鋼鋼種很多,性能各異,它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幾大類。按組織結構分,分為馬氏不銹鋼(包括沉淀硬化不銹鋼)、鐵素體不銹鋼、奧氏體不銹鋼和奧氏體加鐵素體雙相不銹鋼等四大類;按鋼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或鋼中的一些特征元素來分類,分為鉻不銹鋼、鉻鎳不銹鋼、鉻鎳鉬不銹鋼以及低碳不銹鋼、高鉬不銹鋼、高純不銹鋼等。
不銹鐵就是將回收的廢鐵、鉛、鋼等經二次回爐加工,通過脫“磁”處理而成。
從標記上識別:很多不銹鋼用品表面都打有鋼印,例如:13-0、18-8等字樣,短線前邊的數字表示產品含鉻量,短線后邊的數字表示產品中含鎳量。像13-0表示它只含鉻不含鎳,俗稱“不銹鐵”;而18-8表示產品含鉻也含鎳,這才是不銹鋼。